台灣風景印

臺灣總督府遞信部發行,美術設計鹽月桃甫,完整收錄33個台灣風景印章。
昭和7.1.1起使用
台北〈台北橋、官幣大社台灣神社〉、草山〈草山溫泉、聚樂園〉、新竹〈新竹停車場與大壩尖山〉、嘉義〈北回歸線標塔〉、阿里山〈神木與雲海〉、台南〈紅毛城與赤崁樓〉、高雄〈高雄港中心與市街〉、屏東〈下淡水鐵橋、製糖工廠、椰子樹、飛行機〉、鵝鸞鼻〈燈塔與大尖石〉。
昭和7.5.6起使用
北投〈大屯山遠眺與溫泉〉、淡水〈觀音山與英國領事館〉、大溪〈急流、渡船與岩壁〉、南庄〈獅頭山靈場與中港溪〉、苗栗〈後龍溪、出礦坑與油田〉、臺中〈台中公園〉、彰化〈八卦山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遺跡碑與觀月樓〉、北港〈朝天宮媽祖神像〉、安平〈以前第安平〉、恆春〈大尖山、恆春牧場牛羊〉、澎湖〈龍宮城的文石書院建物〉、蘇澳〈蘇澳港景觀與龜山島〉、花蓮港〈中央山脈與花蓮港〉、新城〈太魯閣峽谷仙寰吊橋與女原住民〉。
昭和7.7.10起使用
新高山〈帝雉及新高山山峰〉。
昭和9.8.1起使用
基隆〈基隆港內風景〉、新店〈新店溪、碧潭〉、角板山〈角板山全景、枕頭、插天、東眼諸山〉、魚池〈日月潭背景、原住民搗栗〉、霧社〈原住民吹口琴、櫻花〉、關子嶺〈溫泉鄉風景〉、宜蘭〈龜山島和礁溪溫泉〉、台東〈壺狀外型中有無線電塔和遊牧風景〉。
昭和10.10.28至11.28
太魯閣風景戳〈原住民、吊橋〉。

顯示單一結果

顯示單一結果